法国科学家阿尔贝

法国科学家阿尔贝

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因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内容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以表彰他们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贡献。

阿尔贝·费尔1938年3月7日出生于法国的卡尔卡松,已婚并有两个孩子。1962年,费尔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获数学和物理硕士学位。1970年,费尔从巴黎第十一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阿尔贝·费尔目前为巴黎第十一大学物理学教授。费尔从1970年到1995年一直在巴黎第十一大学固体物理实验室工作。后任研究小组组长。1995年至今则担任国家科学研究中心-Thales 集团联合物理小组科学主管。1988年,费尔发现巨磁电阻效应,同时他对自旋电子学作出过许多贡献。

费尔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已经取得多种奖项,包括1994年获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新材料国际奖,1997年获欧洲物理协会颁发的欧洲物理学大奖,以及2003年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金奖。

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1939年5月18日出生。从1959年到1963年,格林贝格尔在法兰克福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大学学习物理,1962年获得中级文凭,1969年在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88年,格林贝格尔在尤利西研究中心研究并发现巨磁电阻效应;1992年被任命为科隆大学兼任教授;2004年在研究中心工作32年后退休,但仍在继续工作。

格林贝格尔在学术方面获奖颇丰,包括1994年获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新材料国际奖(与阿尔贝·费尔、帕克林共同获得);1998年获由德国总统颁发的德国未来奖;2007年获沃尔夫基金奖物理奖(与阿尔贝·费尔共同获得)

分给我哦,宿舍5个人帮你翻百科全书给你找的!!!!嘿嘿!

法国科学家阿尔贝和德国科学家彼得由于发现了巨磁电阻 (GMR)效应,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如图是研究巨磁

A、电流从电磁铁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故A错误;

B、滑片P向左滑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则电路中的电流变大,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故B错误;

C、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则电路中的电流变大,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右边电路中的指示灯明显变亮,则说明右边电路的电流变大了,巨磁电阻的电阻变小了,即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减小.故C正确;

D、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故D错误;

故选C.

2007年,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因发现某些材料的巨磁电阻效应(微弱的磁场变化

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两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所谓"巨磁电阻"效应,是指磁性材料的电阻率在有外磁场作用时较之无外磁场作用时存在巨大变化的现象。根据这一效应开发的小型大容量计算机硬盘已得到广泛应用。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评价这项成就时表示,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主要奖励"用于读取硬盘数据的技术,得益于这项技术,硬盘在近年来迅速变得越来越小"。这项技术被认为是"前途广阔的纳米技术领域的首批实际应用之一"。

法国科学家阿尔贝和德国科学家彼得由于发现了巨磁电阻(GMR)效应,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如图是研究巨磁

(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线圈中的电流增大,则电磁铁的磁场增强.

(2)指示灯的亮度明显变亮,表明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GMR的阻值显著减小.

故答案为:增强;小.

0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有谁?

据新华社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因发现“巨磁电阻”效应而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1美元约合7瑞典克朗)的奖金。

这两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所谓“巨磁电阻”效应,是指磁性材料的电阻率在有外磁场作用时较之无外磁场作用时存在巨大变化的现象。根据这一效应开发的小型大容量计算机硬盘已得到广泛应用。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评价这项成就时表示,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主要奖励“用于读取硬盘数据的技术”。这项技术被认为是“前途广阔的纳米技术领域的首项实际应用之一”。

两位科学家在得知获奖后分别对媒体发表了简短的获奖感言。

阿尔贝·费尔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我受宠若惊,非常感动,我为能够与彼得·格林贝格尔共享这一奖项而兴奋不已。我们刚刚交谈过。我们总是很好地交换我们的研究结果。”

两位科学家的发现使得小型大容量硬盘得到广泛应用。费尔说,“能够看到我们的发现所产生的威力实在是太棒了!”

彼得·格林贝格尔在接受瑞典电台采访时说:“有人告诉我,如果有从斯德哥尔摩来的电话,那只能是诺贝尔奖(通知)。”他说,“正有一大群人站在我门外”,他打算跟他们“来一杯香槟”。

人物特写

两人曾获多个科学奖项

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1938年3月出生于法国南部小城卡尔卡索纳,1970年在南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1976年开始担任南巴黎大学教授。自1995 年以来,费尔还一直担任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与法国泰雷兹集团组建的联合物理实验室科学主管。费尔于2004年当选法国科学院院士。

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1939年出生于比尔森,1969年在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1972年开始担任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教授,2004年退休。

格林贝格尔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强。两位科学家1988年发现“巨磁电阻”效应时意识到,这一发现可能产生巨大影响。格林贝格尔为此还申请了专利。

目前,根据这一效应开发的小型大容量电脑硬盘已得到广泛应用。两位科学家此前已经因为发现“巨磁电阻”效应而获得多个科学奖项。

这两位科学家都比较喜欢音乐。费尔最喜欢的乐手是美国爵士乐钢琴家塞罗尼斯·蒙克,而格林贝格尔对古典音乐十分痴迷,他还是一名吉他爱好者。

“巨磁电阻”引发硬盘革命

两位科学家的发现促使硬盘体积不断变小,容量却不断变大

体积越来越小,容量越来越大——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存储信息的硬盘自然而然被人们寄予了这样的期待。得益于“巨磁电阻”效应这一重大发现,最近20多年来,我们开始能够在笔记本电脑、音乐播放器等所安装的越来越小的硬盘中存储海量信息。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

19年前的大发现

通常说的硬盘也被称为磁盘,这是因为在硬盘中是利用磁介质来存储信息的。一般而言,在密封的硬盘内腔中有若干个磁盘片,磁盘片的每一面都被以转轴为轴心、以一定的磁密度为间隔划分成多个磁道,每个磁道又进而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磁盘片的每个磁盘面都相应有一个数据读出头。

简单地说,当数据读出头“扫描”过磁盘面的各个区域时,各个区域中记录的不同磁信号就被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的变化进而被表达为“0”和“1”,成为所有信息的原始“译码”。

伴随着信息数字化的大潮,人们开始寻求不断缩小硬盘体积同时提高硬盘容量的技术。1988年,费尔和格林贝格尔各自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也就是说,非常弱小的磁性变化就能导致巨大电阻变化的特殊效应。

10年来的大革命

这一发现解决了制造大容量小硬盘最棘手的问题:当硬盘体积不断变小,容量却不断变大时,势必要求磁盘上每一个被划分出来的独立区域越来越小,这些区域所记录的磁信号也就越来越弱。借助“巨磁电阻”效应,人们才得以制造出更加灵敏的数据读出头,使越来越弱的磁信号依然能够被清晰读出,并且转换成清晰的电流变化。

1997年,第一个基于“巨磁电阻”效应的数据读出头问世,并很快引发了硬盘的“大容量、小型化”革命。如今,笔记本电脑、音乐播放器等各类数码电子产品中所装备的硬盘,基本上都应用了“巨磁电阻”效应,这一技术已然成为新的标准。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公报介绍说,另外一项发明于上世纪70年代的技术,即制造不同材料的超薄层的技术,使得人们有望制造出只有几个原子厚度的薄层结构。由于数据读出头是由多层不同材料薄膜构成的结构,因而只要在“巨磁电阻”效应依然起作用的尺度范围内,科学家未来将能够进一步缩小硬盘体积,提高硬盘容量。

诺奖归属不好猜

每年临近10月,有关谁将获诺贝尔奖的猜谜游戏达到高潮。人们乐此不疲,但基本上每次都猜错。

隶属于美国汤姆森公司的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称,自2002年以来,该集团预测的54个可能人选中只有4人最终获得诺贝尔奖。针对今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该集团列出了包括神经系统科学家弗雷德·盖奇在内的5位可能人选,不过全错了,物理学奖也一个没猜对。

瑞典《每日新闻报》科学版主编卡林·博伊斯去年正确预测了两项诺贝尔奖的归属。博伊斯今年对生理学或医学奖作出的预测称,研究人体如何对热和痛苦作出反应的美国人戴维·朱利叶斯和以色列人巴鲁赫·明克将会得奖,但结果错了。

诺贝尔奖归属的这道谜题不好猜,与诺贝尔奖所遵循的原则有关。一直以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对候选者名单守口如瓶,不会提前对任何媒体、任何专家透露丝毫信息。

当然,谁会获得诺贝尔奖尤其是诺贝尔科学类奖项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循。有的人得奖只是时间问题。比如,今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马丁·埃文斯,他们此前都已得了无数奖项,包括2001年的美国艾伯特·拉斯克医学研究奖,获得这个奖项的人中有一半多获得过诺贝尔奖。

诺奖名单出炉过程

诺贝尔奖代表着相关领域的最高荣誉,它的评审程序因此也非常严格。

根据该奖创始人诺贝尔的遗嘱,在诺贝尔奖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在每年的9月份,物理学、化学等几个不同专业的诺贝尔委员会向全球各地的数千名独立人士(具备一定资历的学者、科学家等)发出邀请,请他们推荐自己认为下一年度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候选人。

候选人名单必须在第二年年初提交到不同专业的诺贝尔委员会。各委员会在评奖专家的协助下对收到的提名进行评估。要经过初选、复选等层层选拔,委员会才能完成对候选人的挑选。然后,委员会将建议上交给相应颁奖机构,各颁奖机构通过投票选出最终获奖者。每年10月投票结束后,立即公布获奖者。

从1974年开始,诺贝尔基金会规定,诺贝尔奖原则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此外,与许多电影奖项及文学大奖不同,诺贝尔奖遵循的原则是,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的名字外,凡作为候选人的科学家名字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因此,对于每年可能出现的各种“风声”,说某人获得提名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其真实性必须等50年后才能得到验证。

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

A、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因发现巨磁电阻效应而荣获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故A错误

B、物理学奖截止目前有6位,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高锟,故B错误

C、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故C正确

D、爱因斯坦因狭义相对论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故D错误

故选C.


上一篇: 赤道的男人电视剧
下一篇: 返回列表

为您推荐